新聞中心
Press center
|
【副會長單位】中國院牽頭的“地域氣候適應型綠色公共建筑設計新方法、關鍵技術及應用” 通過成果鑒定來源: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公號 2023年7月11日,中國建筑學會以線上的方式,組織召開了“地域氣候適應型綠色公共建筑設計新方法、關鍵技術及應用”科技成果鑒定會。 “地域氣候適應型綠色公共建筑設計新方法、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是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牽頭,清華大學、東南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建科公共設施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共10家單位共同完成的服務國家與行業重大需求的科研項目。 項目技術路線 項目面向國家與行業綠色建筑發展的現實需求,重點解決地域氣候適應性關注不足、綠色建筑設計時序混亂、技術方向偏差、設計營建尚未達到一體化、用戶體驗感不足,以及重設備性能的提升、輕空間組織和形體優化等關鍵問題。項目立足于氣候響應機制的綠色公共建筑設計新方法,按照“基礎理論—設計方法—技術體系—工具支撐—工程示范”的遞進邏輯開展,重點圍繞地域氣候適應型的綠色公共建筑設計機理、方法與技術體系,以及輔助設計工具、協同技術平臺的研發等方面開展科技攻關。 示范工程:2019世園會中國館(寒冷地區) 地域氣候適應性綠色建筑技術總覽 項目創立了氣候適應型綠色公共建筑設計新方法體系、構建了適應地域氣候的綠色公共建筑設計技術體系與系統化的應用要點、研發了地域氣候適應型綠色公共建筑的設計分析工具和多主體全專業設計協同技術平臺,并形成了地域氣候適應型綠色公共建筑設計導則,塑造了外延進一步拓展、內涵進一步豐富、品質進一步提升的綠色建筑發展體系,全面推動建筑學范式的轉變與提升,引領行業的轉型升級和城鄉建設領域可持續發展。 示范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 行政辦公區A2工程(寒冷地區) 地域氣候適應性綠色建筑技術總覽 本次成果鑒定會專家組由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孟建民院士擔任主任,同濟大學常青院士、北京建筑大學胡越大師、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陳雄大師、華南理工大學孫一民大師、沈陽建筑大學張伶伶大師、清華大學長江學者林波榮教授組成。 示范工程:哈爾濱華潤·歡樂頌(嚴寒地區) 地域氣候適應性綠色建筑技術總覽 示范工程:太平鳥高新區男裝 辦公樓項目(夏熱冬冷地區) 地域氣候適應性綠色建筑技術總覽 示范工程: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 材料基因工程創新中心(夏熱冬暖地區) 地域氣候適應性綠色建筑技術總覽 會議由中國建筑學會孫建超副秘書長主持。項目負責人崔愷院士匯報了研究成果,鑒定專家組審閱了驗收資料,并對相關技術問題進行了質詢,形成鑒定意見:項目立足中國本土特色形成了地域氣候適應性設計新方法與工程技術的有機融合,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項目拓展應用 項目出版學術專著9部,發表SCI、SSCI、中文核心等學術論文110余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獲得軟件著作權15項,支持國際、國家、地方及其他相關標準的編制8項,完成人才培養68人、人才培訓415人。以5項重點示范工程為基礎,通過設計方法、關鍵技術的應用驗證,有針對性地為百余項工程提供了技術支撐,其中6項工程獲2022-2026年“中國建筑學會科普教育基地”之“綠色低碳專項類”稱號。項目產生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得到了業界的高度評價。 系列研究成果 《地域氣候適應型綠色公共建筑設計研究叢書》 一套(9冊)
|